• 站内
校务办公 Dynamic campus
您的位置:首页 > 校务办公 > 教务处
关于作业
郑州实验高中管理员 时间:2015-09-17
  

改革有作业无学习的弊端

张丰

   人们对作业的最初理解,是将之视为学习中的巩固环节,所以作业便几乎等同于课后作业。先听课,后作业几乎成为学校教学的基本程式。我们不能否认课后作业的必要性,但无节制地增加课后作业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特别是将作业简单视为训练,由于强调熟练忽视理解而导致的有作业无学习的怪象尤其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在百姓语言中,写作业一词常常等同于学习,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最近几年,我们在中小学中却发现有些学生虽然在做作业,但学习目的却未必已达到。当一些教师不加选择、赌博式地布置海量习题要求学生完成时,作业便成为强化记忆的重复活动,作业中的思维被反射所代替。这是因为作业的功能被无视或窄化,从而使作业与学习彼此割裂。

    其实,作业的本质是一种学习任务。它应该有多种类型,并存在于学习活动的各个阶段,发挥不同的学习功能。减轻学业负担,推进作业改革不能孤立地研究作业,限制作业,而要从作业功能的视角切入,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与运用能力,将作业融入学习的全程,还原作业的学习意义。

    如何改革作业,还原学习,有很多切入点。这里主要分析两个方面,一是基于作业功能的作业设计,二是从学习进程研究作业的运用策略。

    基于作业功能进行作业设计

    什么是有效的作业?如何设计有效的作业?除了相对于学习内容的针对性、相对于学生水平的适切性之外,教师是否明白作业的目的,学生是否了解作业的意图,都是关键因素。现实中,学生盲目进行大量练习的背后,是教师布置作业时缺乏从作业功能角度来审视并设计作业。

    作业功能是指作业在学习进展中发挥的作用,据此可以将作业分成若干类型。比如,引导预习的作业,要求学生课前开展有意义的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促进理解的作业,是关于学习要点基本理解的基础题,主要帮助学生澄清概念及关键问题。学生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适当重复作业与变式作业,进一步熟悉学习要点,形成熟练应对能力的作业。它包括一些帮助学生记忆的作业与训练。梳理联系的作业,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整理,以形成良好知识结构的作业。坚持积累的作业,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无关,其目的是知识与能力的日积月累,如每天听外语录音、诵记古诗词、写周记等等。促成习惯的作业,等等。重视作业功能研究,有助于我们从熟练意义的练习走向理解意义的任务,从知识立意的识记作业走向能力立意的综合实践作业

    运用于学习全过程中的作业

    要扭转作业就是课后作业的狭窄认识,将作业视为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多样任务,将作业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课前的预习性作业。学生自己学会的与老师教会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也是两个不同水平的。所以,要鼓励和帮助更多的学生开展预习,必须引导教师将作业研究的重点从课后补充练习,调整到课前预习引导上来。预习并不只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阅读教材,而是通过思考与体验,来帮助理解,实现学习。教师对学生预习的帮助,体现在预习作业的设计上。这其实是教师备课的核心,也是很多学校尝试探索的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实践看,加强预习作业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与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课堂上的随堂作业。教师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讲课,而是组织学习。如何组织学习,促成学习的真正发生,需要通过学生现场完成的随堂作业来实现。随堂作业可分成记录型、思考型、讨论型、训练型和反馈型等。例如,课堂记录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许多课堂的学习成效往往受制于学生学习记录的质量。但一些教师往往重视自己的播放,却忽略有接收意义的记录型作业的设计。随堂作业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好思考型作业与训练型作业的组合,达成促进理解的作业提高熟练性的作业的平衡。

    课后的复习性作业。课后的复习性作业,必须克服简单训练的模式。其研究点主要有四:一要处理好理解熟练的关系,防止在尚未理解时,就加大熟练性的训练;二要尊重学生的层次差异,同时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巩固性作业与面向学有余力学生的提高性作业;三要重视诊断与补偿,明确作业意图与解释性,赋予作业以诊断功能,增加基于诊断反馈的补偿性作业;四要重视联系与整理,以形式多样的整理性作业,及时将零散的学习转化为有组织的知识建构。

    相对集中的假期作业。对于假期作业,其设计不能与平时的作业同质化。假期是学生较为集中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如果还像平时一样,忽视个体差异地统一布置训练性习题,既效率低下,又浪费时间。其实,假期作业要注意知识落实与能力锻炼的有机结合,还原课程的学习意义;要变习题操练为基于任务的问题解决过程,促进学以致用;要指导学生开展阶段性学习的整理,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基础,体现层次性、阶段性与选择性。

    应强调作业研究与课堂变革的内在联系,从学习全过程的视角看待作业的改革。其实践切入点应该是,减少复习性的课后作业,增加前置的预习性作业,并关注随堂作业的针对性与及时反馈,克服不论时机布置同质化作业的弊端,借作业来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还可以从作业与测验的角度,构建的协同机制,以克服当前学校教学中较为严重的教作分离教考分离的弊端。 (作者系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

    【编后】

    过去,一说到减负,总要想到作业,而且总是想到控制作业的量。但这一视角对减负并没有真正实效。但是,对于作业的思考与改革却从未停步。本期的暑期特刊,我们以四个主题,从不同视角来审视与认识习以为常的作业,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如何出好一道作业题固然重要,但是如何认识作业的功能,如何运用作业,以及如何让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变革更加有机地融合,也许才是思考问题的新视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视野比方法更重要。在新课程视野下,如何将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内在变革联系起来,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来重新认识作业,赋予作业更加灵活的形式,更加丰富的内涵,还作业本来的意义,从而真正除去传统视域下作业所背负的恶名。探讨仅仅是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