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办学特色 Dynamic campus
您的位置:首页 > 办学特色 > 分享课堂
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浅析
郑州实验高中管理员 时间:2018-04-18
  
     ——余映潮教学实践为例
董晶淼
  名师是高素质教师,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典范。学习名师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研究名师是当下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余映潮老师丰富多彩的教学艺术,是一座挖掘不尽的教育宝藏。而其独特的课堂导入艺术突破传统的课堂导入理论藩篱,不落窠臼,避免了“千篇一律,千课一面”的出现,别出心裁,另辟蹊径,有着深刻的研究价值。
关键名师  余映潮  课堂导入艺术
 
一、余映潮导入艺术研究的必要性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发挥自身教学智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精练的语言使学生情绪调整到新课学习状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
清代剧作家李渔曾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文章开头必须讲究落笔艺术,新课导入,亦应如此。恰如其分的导入,就好似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可使语文教学在课堂的起始阶段营造出一个多彩的审美空间。导语的功效如车之发轫、歌之起调、戏剧之序幕、交响乐之序曲。浩浩荡荡的思维在这里喷涌,无尽的乐趣在这里点燃,追求真理与求知之门在这里开启,闪现智慧的评析在这里生发。所以,为师者,必须讲究导入艺术。正如于漪老师所说:“阅读课文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须反复斟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
目前,对中学语文导入艺术的研究已经日趋深入。韩霞的《中学语文导课艺术初探》从导课的重要性入手,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阐述导课的功能、原则就导课方法和导课艺术对教师的要求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他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分别介绍了导课艺术的主要功能,并通过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导课艺术的重要性。
朱昕艳《语文课堂“导入”行为研究》认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优质教学实施优质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关乎优质教学的落实。论文结合“优质教学”“有效教学”两个维度,在新课程优质教学视点下对导入研究进行了初步的理性思考与实践尝试。
郭静《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研究》认为,研究导入教学就是通过整合课
程资源在拓展开放性思维训练而进行的教学创新行为。他从理论上对导入进行研究提出了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的作用及其应该遵循的原则,即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迁移性、简洁性等原则。并结合导入的作用和教学实践把导入分为激趣导入法、激疑导入法、感染导入法、知识导入法等多种类型。
整个语文研究领域对导入艺术的研究逐渐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对具体的某一个名师的导入艺术研究还略显薄弱。名师是高素质教师,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典范。学习名师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研究名师是当下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余映潮,知名语文教育专家,中学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已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400余篇,出版《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讲语文》等多本个人专著。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注重教学的艺术化处理,其创建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和总结出的“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的教学设计思路,在中学语文界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曾被全国中语会两任理事长张定远先生和陈金明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中青年语文教育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关于余映潮这位当下语文教育领域举足轻重的知名专家的研究成果是很多的。刘晋生《余映潮“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启示》提出,余映朝“板块式教学”设计是在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运用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其核心是学生主体理念得到全方位的落实,设计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坚持了简洁实用的原则。
 王素娟《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思路探析》认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起桥梁作用的“语文教学设计”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多年致力于语文教学设计思路研究创立了一套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法在实践层面上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视野为实现语文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开辟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对目前的语文课改有较大启示。本文主要呈现其教学设计思路的基本内容追溯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试图剖析其主要特征理性地探析其价值所在凸显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给予语文教学带来的开阔视界。
余映潮老师丰富多彩的教学艺术,是一座挖掘不尽的教育宝藏。而其独特的课堂导入艺术突破传统的课堂导入理论藩篱,不落窠臼,避免了“千篇一律,千课一面”的出现,别出心裁,另辟蹊径,有着深刻的研究价值。
 
二、余映潮课堂教学导入类析
 
1.未成曲调先有情——诗意导入
 
    语文是缤纷灿烂、充满诗意的学科诗意是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也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所谓诗意化导入,也就是在整体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与课文情感氛围一致的、紧扣课文内容的导入方法。
比如在《散步》中余映潮老师这样设计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大家看一看屏幕,一起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同时学生齐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篇美文,一篇很美的很精致的散文。你看,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一家三代人的情感的涟漪!好,再看屏幕我们的三项阅读活动:理解文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散步》是著名作家莫怀戚的散文名篇,讲的是一家三代人散步途中就道路选择上出现了分歧但终归于和谐的故事。本文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是对中国人家庭伦理观念的深沉讴歌,在平凡的小事中透露着伟大的亲情
余老师这样匠心独运的导语设计,简洁动听,情意盎然,层次分明,自然得体,一方面预留出更加充足的时间在之后的环节里引导学生去品读课文和积累语言,另一方面给教师提供了诗意化诠释文章内涵的契机。在“诗化语言”的熏染下,教师为学生营造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情境,并由此开始了一段美的旅程。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趣味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称,兴趣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一种强烈倾向和喜好情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力。新课标认为,语文学习兴趣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与掌握语文的带有情感的倾向。语文教学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首先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余映潮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先声夺人,牢牢抓住导入新课这一重要环节,一开始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的心牢牢吸住,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使课堂成为一个巨大的情感磁场。
比如《小石潭记》实录片断:
 
  师:请同学们看看老师是怎样写课文标题的。(展示课件。)
  小石潭(  )记
  小石潭记(  )
  师:第一句当中一定可以加一个字,加一个什么字呢?
  生1:“游”。
  师:那么第二句后面能不能加一个什么字呢?
  生2:老师,加一个“事”字。
  生3:老师,加一个“景”字。
  生4:我认为可以加一个“趣”字。
  生5:不对,应该也是加一个“游”字。
师:啊,还是加一个“游”字。原来呀,“游记”也是可以说成“记游”的。游记类的文章、记游类的文章,就是把自己某次游览的经历记下来。把这个过程记下来,就叫“记游”。所以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小石潭游记”,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小石潭记游”的。
 
   《小石潭记》文笔俊美舒畅,段落小巧精致,布局匀称规整,节奏轻盈和谐,玲珑雅致,充满了诗情画意。本课余老师匠心独具的从分析标题入手,联系了文本的特点,设计自然轻松而又别出心裁,创新性的采用游戏或者练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接触文本的中心内容,并在之后的评析中帮助学生牵住文章的主线,可谓寓教于乐,事半功倍,对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分析文本的能力大有帮助。
 
    3.看似寻常最奇崛——直观导入
    
    直观性原则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原则,即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学生直接感知教材内容、丰富感性经验、获得生动表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活动,把生活的直观和抽象的思维结合起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本质,形成科学要领的教学活动。遵循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原则,直观导入是实际教学中最常见也是最传统的导入法,即在上课开始后,教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这种方法不拐弯抹角,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简洁明快,三言两语便可直切正题。
    这种方法是余映潮老师十分推崇的导入方法。余映潮老师曾说:“语文课开始的第一秒钟,就应该是迈出课堂语文学习的步伐。不要说些巅倒的话,不要说些无关痛痒的话。”但余老师也很清楚,过度使用直观导入,会减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对课堂的新鲜感,不利于课堂气氛的调动,影响下一步教学环节的进行。于是,余映潮老师对这种导入形式采用了艺术化的处理方式,赋予了其崭新的生命力。
   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实录片段:
 
  师:咱们开始上课了。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看大屏幕,咱们今天学习的是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进入诗歌学习的序曲。出现字幕之后,同学们一起读起来。开始。 
  生:(读大屏幕) 
  1.他是俄国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2.他的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 
   3.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十九世纪的文坛,他被喻为“诗歌的太阳”。 
   4.他的说理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他就是诗人普希金。”
 
    该导入简洁自然,符合余老师“开课揭题,直入情境”的教育追求。但是,在处理“作者介绍”时,余老师拆段分行,并冠以小标题,简洁明了,一目了然;同时,采用第三人称形式,亲切感人,并以学生齐读的方式演绎,看似寻常,却在不经意中,在全员参与的状态下给了学生更多的信息。
 
4.响鼓还要用重锤——释难导入
 
    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先行组织者教学”这一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根据奥苏伯尔的解释,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少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上位观念,或原有观念不够清晰或巩固,则有必要设计一个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可能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或者一段说明文字,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直观形象的具体模型,但是在概括和包容的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材料(因此属于下位学习),实际上构建一个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尤其在学生学习较陌生的新知识,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准备时先行组织者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不熟悉的教材内容。
    语文教材中文章来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个别文章内容学生当下的生活相距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普遍感到吃力,可谓教学中的拦路虎。俗话说“响鼓还要用重锤”。对于这类文章,余映潮老师采用释难导入的方式开展教学。
余映潮《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请同学们读作家作品简介。
  屏幕显示莫泊桑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作家。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生朗读)
  师:《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写亲情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与人的关系的文章。这是一篇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师: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讨论一个大话题;第二个任务是,讨论八个小话题。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小说名篇。这篇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与虚伪
    这篇文章对阶级社会里人性丑陋面做了深刻的揭露,但它早已经远离当下学生的生活。对于这篇课文的导入,余老师注重了知识的铺垫和难度的降低。他先摆出作者简介,之后将文章主题透露给学生,告诉学生这篇文章是“一篇写亲情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与人的关系的文章”。这样做是为了帮助学生能高屋建瓴地更好的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随后他又道出本课的学习任务,直入主题,简洁明快,令人耳目一新。
 
三、余映潮课堂导入艺术遵循的原则及启示意义
 
    新课程要求基础教育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优化自己的教学把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它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有部分语文老师忽视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缺乏对导入的针对性、生动性、趣味性、新颖性和艺术性等特点的思考,从而无法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甚至没有效果往往出现导入方式简单、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目的不明确;或者走极端时间过长、形式主义泛滥,导入与后面的教学环节重复不能做到随机应变等一系列问题。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这种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导入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我们的教学目标的实现,确应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视和深思。研究余映潮课堂导入艺术遵循的原则及启示意义,对纠正时弊,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追求目的性和针对性
 
  余映潮老师曾说:“教学中要尽可能‘实’地运用教材,尽可能‘活’地运用教材。” 所谓“实”地运用教材,也就是追求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导入的好坏关系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一节课,第一要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最大限度地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发挥作用。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最好的第一印象,关键是学生进入课堂的一刹那,需要教师以高超的课堂导入艺术唤起学生注意,酝酿上课情绪,使其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投入课堂学习。
  余老师的课堂导入少则几十秒多则两分钟,可谓惜字如金,惜时如金。而在这精炼的导入环节中,更是分秒必争,层层紧扣,上下衔接,任务明确。他的导入设计,一方面符合针对每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兼顾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可谓,步步体现教学意图,处处彰显目标意识。重视课堂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就有助于克服课堂导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设计的导语与教学内容构成有机的内在联系,使其不再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2.富有审美性和艺术性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教育的影响是通过学生心理特点的“中介”或“折射”而发生作用的。“中介”就是学生当时的内心体验,这种内心体验好像一个三棱镜,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它的折射才对学生的心理发生作用。
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要做到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动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在余映潮的教学设计中,朗读被作为一种实现上述要求的重要途径。他认为,朗读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和情感熏陶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气质的培养。他甚至提出:“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不是美的语文课。”在课堂导入中,余映潮就多次运用朗读的形式,尤其是学生齐读的形式,如在《我的叔叔于勒》安排学生齐读“普希金的个人简介”、在《律诗二首》中与学生合作吟读两首诗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导入中融入朗读用意重在以情动人。它是利用感情共鸣的心理机制,使学生像演员入戏一样进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事和物息息相通,以引起学生的感情体验,激发他们的情绪,产生内心的共鸣,最后通过道德和情感的融合所产生的内驱力来达到教学目的。
   
3.体现趣味性和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看出,新课程改革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获得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就这样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课堂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转换注意方式和思维方式,及时调整状态进入新的阶段的行为方式。它要求教师能及时营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本节课学习任务相适应的最高境界。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起始兴奋点。因此,课堂上导入的设计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基调,甚至关乎课堂教学最终的成败。
    余映潮老师课堂导入时,师生关系融洽,学生配合积极,活动充分有序,气氛轻松自然,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趣味性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例如在《小石潭记》的教学中,余老师匠心独具的从分析标题入手,让学生在“小石潭()记”与“小石潭记()”括号中加一个字,以此让学生明白“游记”和“记游”的微妙区别与联系。这个活动是教师基于文本的特点,与学生心理的实际设计的,自然轻松而又别出心裁。他创新性的采用游戏或者练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接触文本的核心内容,并在之后的评析中帮助学生牵住文章的主线,可谓寓教于乐,事半功倍,对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分析文本的能力大有帮助。
    
4.兼顾创新性与多样性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呼唤新型的导课艺术。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多样性。文体不同,风格则各异,这就决定教学设计不能千篇一律,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师本身的兴趣爱好、习惯和知识储备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针对这一情况,余映潮老师提出了“一课多案”的理念。所谓“一课多案”,主要是指教师个人在进行教学时,对同一教学内容设计出两种或者几种不论在外观形态还是在内容安排上都有很大不同甚至绝然不同的方案,用以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角度的探究,用以对不同的教学手法、教学形式、教学思路进行体验。诸如《狼》的教学,余映潮老师都有将近10种教学方案。
    他认为:“‘一课多案’,是一种变化视点、多角运思的研究方法”。既然“一课多案”是基于视点变换,那么必然带来课堂导入方式的变换。教材不同、学情不同、文本不同,选用的导入方式也应有所区别。所以,课堂导入没有固定格式,应做到:因课而导,因时而导。在导入设计中,兼顾创新性与多样性,力求创意无穷、多彩多姿,力避刻板单一、千篇一律,积极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并注意教学效率的提升
 
5.突出简洁性和直观性
 
  课改以来,“缓入”式课堂导入风行一时。所谓“缓入”,就是为了营造情境,烘托氛围,用三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听音乐、看视频等等。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忽视了课堂效率,喧宾夺主,影响后续主要教学环节的开展,另一方面过分夸大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导致语文边界模糊,课堂缺少语文味。
   “开课揭题,直入情境”便是余映潮课堂导入艺术的精华所在。他曾说:“语文课开始的第一秒钟就应该是迈出课堂语文学习的步伐。”这样做一方面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给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品读课文积累语言的时间,另一方面是给教师提供了诗意设计艺术思考的机会,使得“课始”环节显得简洁、洗练、自然、从容、语文味浓郁。
  如《云南的歌会》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上课!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人说了三句话这样来评价它。第一句话,这篇课文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第二句话,这篇课文的片断的描写是多么生动啊。第三句话,这篇课文表现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围绕这三句话来进行。
  开场即道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直入主题,简捷明晰,令人耳目一新。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余映潮老师的做法,可谓去时流行之弊,行简洁明了之风,对当下语文教学,尤其是课堂导入设计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霞. 中学语文导课艺术初探 [D]. 曲阜师范大学,2009.
[2] 朱昕艳. 语文课堂“导入”行为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2009.
[3] 郭静.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研究 [D]. 河南大学,2011.
[4] 余映潮.余映潮讲语文 [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215.
[5] 刘晋生. 余映潮“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启示 [J]. 晋中学院学报,2009,(2).
[6] 王素娟. 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思路探析 [D]. 首都师范大学,2007.
[7] 余映潮.听余映潮老师讲课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 李景阳.语文教学论 [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 肖世民等主编.学校教育学 [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0] 王振宏等主编.教育心理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The common is the most wonderful
——Discussion on the Lead-in of Yu Yingchao
Dong Jingmiao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Shaanxi)
 
   Abstract:good teacher is a teacher of high quality and perfect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art.Learning from good teacher is signific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 and studying good techer’s character is the inevitabl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languane teaching nowadays. Yu Yingchao,as a good
teacher whose rich and colorful teaching art is an inexhaustible treasure of
education and his unique teaching art of Lead-in broke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mode to avoid the same pattern of thousands of classes.His creation in
teaching art is extremely valuable to education research.
   Keywords: good teacher;Yu Yingchao;art of Lead-in